同轴线剥线机在运行过程中出现跑偏是指电缆在加工过程中未能保持直线前进,导致刀具不能准确对准各层材料进行剥离。这种现象会造成多种不良后果:
加工质量下降:各层剥离不完整,可能出现外皮残留或内部导体损伤
设备损耗加剧:非正常切削导致刀具磨损不均匀,缩短使用寿命
废品率升高:无法达到工艺要求的精度标准,增加材料浪费
安全隐患:跑偏严重时可能导致电缆缠绕或设备卡死
导向轮磨损:长期使用导致导向槽变形,无法有效约束电缆位置
轴承损坏:导向轮转动不灵活,产生额外阻力
安装位置偏移:多组导向轮不在同一轴线上
夹紧力不均匀:单边夹紧力过大将电缆推向另一侧
夹爪磨损:接触面不平整导致电缆滑动
气缸/液压缸压力不稳:动态加工过程中夹持力波动
送料轮磨损:沟槽形状改变,摩擦力分布不均
传动皮带松弛:造成送料速度不一致
伺服电机参数漂移:送料长度控制不精确
直径不均匀:同批次电缆存在公差超标现象
硬度差异:材料特性波动导致受力变形不一致
弯曲应力:存储不当造成电缆原有弯曲
表面污染:油渍、灰尘降低摩擦系数
端部变形:上料时已存在压扁或扭曲
盘绕应力:从线盘放出时残余扭转力
送料速度过快:超过设备稳定加工能力
刀具深度过大:切削阻力导致电缆偏移
夹持力设置不当:过小则固定不牢,过大则变形
入料角度偏差:初始位置未正确对中
连续加工过热:塑料层软化增加变形风险
维护不及时:切屑堆积影响导向精度
导向系统校准:使用标准样条检查各导向轮同轴度
夹持力平衡测试:在空载状态下测量两侧压力
定期更换易损件:建立导向轮、送料轮的更换周期
来料检验:增加电缆直径和直线度检测
参数标准化:建立不同规格电缆的加工参数库
加工前处理:对弯曲电缆进行预矫直
标准化作业流程:制定详细的上下料操作方法
首件检验制度:批量加工前必须验证跑偏情况
操作培训:重点培养问题识别与基本调整能力
加装激光对中系统:实时监测电缆位置并自动调整
升级伺服控制系统:采用闭环控制提高送料精度
使用浮动刀具设计:允许刀具在一定范围内自适应跟踪
引入视觉检测:加工后自动判断跑偏程度并反馈调整
观察跑偏方向是否固定
是→检查对应侧的导向和夹持机构
否→检查电缆特性或送料系统
检查跑偏是否与加工长度相关
短料正常长料偏→送料系统问题
所有长度都偏→导向/夹持问题
确认是否特定批次电缆出现
是→材料问题
否→设备问题
通过系统分析跑偏原因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可有效提升同轴线剥线机的加工精度和稳定性,降低废品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预防性维护和标准化操作是避免跑偏问题的关键。
Copyright © 2025 广东立东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粤ICP备2024256122号-1